第(2/3)页 “朕只是觉得,上一次汉王与太孙夺嫡 杨士奇使用的手法,与你大哥那件事情如出一辙,都是隐居在幕后算计众人,然后不择手段地达成自己的目的!” “这般做法,这般姿态,让朕想起了道衍和尚,一样混账可恶,一样该死该杀!” 朱棣恶狠狠地咆哮道,毫不掩饰自己的杀意。 当年他之所以要杀姚广孝,丝毫没有顾念旧情,就是因为姚广孝触碰到了朱棣的底线! 算计太子和汉王,插手储君争斗,视老朱家的天潢贵胄为蝼蚁,视他这位永乐皇帝于无物! 你姚广孝凭什么如此猖狂嚣张? 就凭你是道衍和尚,就凭你是黑衣宰相? 龙有逆鳞,触之必死! 唯有皇帝才能决定储君人选,这是皇帝的特权,也是皇帝的底线! 任何人胆敢插手染指此事,朱棣都绝不会容忍,哪怕那个人是姚广孝也不例外! 先有一个姚广孝,后有一个杨士奇! 朱棣早就想宰了杨士奇这个混账东西,奈何他是朱高煦的心腹亲信,再加上朱棣手里面没有丝毫证据,所以朱棣这才一再容忍,放任杨士奇逃去了南洋! 但是现在,朱高煦想将杨士奇留在中央朝廷,并且进入中枢执掌大权,朱棣就有些不能忍了。 “老二,朕担心这个杨士奇,会成为下一个姚广孝!” 朱高煦闻言一愣,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。 “爹,你过虑了,他杨士奇没有姚广孝的才华,也没有姚广孝的偏执!” 诚然,杨士奇确实野心勃勃,可他到底还是个文臣儒臣,所以远不如黑衣宰相姚广孝那般疯狂! 历史上,朱棣与朱高炽接连死后,三杨贤相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,总揽朝政大权。 这其中,西杨(杨士奇)有相才,东杨(杨荣)有相业,南杨(杨溥)有相度。 三人在任辅臣期间,安定边防、整顿吏治、发展经济,使大明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,并使内阁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,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。 换句话说,内阁之所以在大明中后期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,大明朝堂之所以文武彻底失衡,就是这三杨贤相的功劳。 而三杨之首杨士奇,也成功利用内阁制度,将已经被太祖朱元璋明令废止的宰相之权,重新在内阁中凝聚而出! 但杨士奇的野心,也仅止于此罢了。 他到底还是一个文臣儒臣,并未做出什么迫害皇室的事情来。 “老二,你真那么看好这杨士奇?” 第(2/3)页